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文化

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文化

刘老师 发表于 2017-04-04 18:49 上一篇


2011.10.14 00:00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李舫

2010年9月18日,一堂生动有趣的传统戏曲示范讲座在西安举行,听讲座的是来自芬兰、西班牙、美国等地的十几位外国人,芬兰女孩安琪化的秦腔妆很有魅力。陈团结摄

  1. 中华文明是一盏从未熄灭并永远照亮人类的明灯

  中国文化是中国的身份认同,更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为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做出了杰出贡献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高度重视、新闻传媒日益瞩目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中国文化在国家整体外交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彰显,在世界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逐步提高。

  未来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格局中的影响力、话语权,正取决于中国今天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角色和地位。那么今天的中国文化在外国人眼中是什么样貌,在外国人的口中又作何评价呢?

  印度学者谭中教授说:“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华文明是一盏从未熄灭并永远照亮人类的明灯。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文化是一种特殊而巧妙的融合中外的文化。”

  中国以文化立于世界,通过文化展现了在世界的独特存在。没有文化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中国文化是中国的身份认同和本质特征的体现。“中国文化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过程中十分独特。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强国,以其历史的积淀、优秀的文化传统已经、并将继续对世界发挥惊人的文化影响力。”美国尼德兰环球娱乐公司总裁尼德兰说。

  埃及作家黑托尼认为,人类文明的发源从两大文明开始,一是包括法老文明和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在内的地中海文明;另一个则是包括佛教、孔子哲学、道教的亚洲文明。尽管人们知道中华文明的存在,但由于语言、地理位置和文化差异,中国文化并没有被世界广泛认知,人们对其内涵的了解仍不深刻。

  瑞典著名汉学家林西丽教授对中国文化颇为精通,她详细列举了古代中国文明在工程、医药、科技数学、军事、交通和音乐等方面的伟大贡献,感慨中国造纸、印刷、水转翻车、浑天仪与地震仪、独轮车等等中国古代发明为欧洲农业、工业革命提供了灵感。“中国文化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这些特点在当今世界犹自散发着独特的人文光辉。”意大利威尼斯佛斯卡利大学蒂其亚娜教授对中国文化蕴含的特有价值有着独到的认识,她认为中国人从古代就会依据文化而不是战争准则生活并治理自己的国家,“这是他们的智慧之处”。

  中国文化影响整个亚洲,惠及欧美,在东亚形成以汉字和儒家思想为主要特征的中华文化圈,成为东方文明的核心体系。日本学者认为,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尤为巨大,中国文字、文学、思想、宗教,以及造纸、印刷术等的传入,为日本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以何为代表?一项关于中国文化符号的调查显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外国公民有着比较统一的认识,认为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符号的是长城和龙。而对于中国当代文化符号,外国公众的认知普遍比较分散,比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令人震惊的新式建筑、高度物质化的生活方式等。新加坡学者蔡志礼教授说:“从积极的意义上讲,文化符号有助于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自己的文化,使文化能够以直观的形象体现出来,但是从消极的意义上讲,文化符号也限制了国外民众对于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中国文化的全面认识。”他建议,应该让外国民众更多了解中国文化的不同侧面,以便全面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同时,中国文化符号不能一成不变,要注入一些必要的现代性要素,如龙的图腾“需淡化其‘威严’的一面,而呈现其和善的一面。”

  2. 中国应该保护自己文化的独特品性

  21世纪是文化制胜的时代,保护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才能留住民族的“根”

  我们今天的时代是文化的时代,是文化制胜的时代。“毫无疑问,在这个时代,当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一位丹麦学者说:“当代中国文化对世界的贡献不只体现在显而易见的社会发展和地缘政治影响方面,而且体现在紧跟时代潮流、和谐发展的能力方面,以及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和文明冲突等挑战性问题上。”

  很多外国人士谈到中国文化,认为其所以从未间断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主要是由于开放性、包容性与和谐性的特点。莫斯科东方学院手稿研究所所长波波娃说,中国文化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借鉴了许多外国文化的优长。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进行了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特有的包容性使其成功吸收了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和西方市场经济体制的精髓,直至发展成为今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1世纪是以文化创造力和文化影响力来引领的世纪,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体现于其文化核心价值观对受众的吸引力。马来西亚学者戴小华、张晓卿说,文化传播和交流是要通过情感、思想、心灵之间的交流,让各国民众相互了解、理解、尊重、产生好感、认同感乃至欣赏对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基于文化交流之上的国家关系,才能带来持久、稳固的关系,才是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前提和需要。

  文化无疑应该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中国如何保护自身文化的独特品性,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世界文化趋同是一种很危险的趋势,这样会抹去不同国家的历史传统。”加拿大吉尔大学副校长歌德斯坦认为:“世界应该是多样化的,每个民族都应积极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因为那是民族的‘根’。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是与生俱来的客观存在。不同文化和谐共存,世界才能多彩缤纷。”

  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人首先要走出去。“中国应该发掘民间潜力,培养当代文化名人,为中国人走出去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主席利奇建议中国大力推动民间交往。他认为,政府的作用在于制定规则,人民之间的直接交往才最具有实质意义。推广当代文化要善用策略与资源,借力强大的民间力量,巩固和扩大文化发展的基础。

  3. 如何抵制浮躁、继承传统、开拓创新

  在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影响力造就软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文化建设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工作重点。在中国政府多年来坚持不懈的推动下,中外文化交流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与经济“走出去”的效果相比,文化“走出去”还有待加强。

  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馆长安德鲁·塞耶斯认为,文化发展的关键是重视文化教育,培养文化人才。文化发展应与大众教育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如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应该成为重要的教育基地,让每位公民从小就能感受文化、欣赏文化,这样才能使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真正浓郁起来。只有将文化理念、艺术欣赏融入日常教育,才会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外国学者认为,在当前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要警惕文化发展陷入急功近利的怪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院长格兰特认为,经济发展容易让人产生浮躁心理,尤其是在消费方式和对待物质财富的态度上,文化艺术、历史遗产则能够很好地抚慰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们心灵产生的干扰和侵蚀。

  不少英国学者建议,中国政府在加大文化建设的硬件投入、建设一流的文化设施之外,还要下大力气建立与之匹配的文化管理制度,比如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资助文化事业、文化项目。从英国的经验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政府加强了对文化艺术的投入,通过建立全国及区域艺术委员会对文化团体和个人提供资金扶持,鼓励创新,并创办众多国际性艺术节,为文化艺术创作和展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澳大利亚墨尔本国际艺术节主席甘德瑞认为,文化领域既要政府的财政投入,也要通过市场化运作来谋求发展,诸如交响乐、芭蕾舞等高雅艺术在西方国家同样需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才能生存发展。他建议,中国政府应减少政府资助的文艺团体的数量,同时加大对诸如国家级京剧院团等重点文艺团体的支持力度,以保证中国传统艺术精粹不断传承。中国应努力培养健康健全的文化市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艺院团收入来源的多元化,让市场票房、企业赞助共同支撑文化的发展。

  4. 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文化传承应尊重传统文脉,文化创新须体现时代精神,我们需培养自己的文化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

  中国作为一个强大的经济体已经不言而喻,在各种国际组织中,中国不断地增加席位、收获尊重,但与此同时,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还存在着很大的落差,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交流中仍然存在障碍,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还亟待增强。

  美国迪斯尼亚太区总裁安明智认为,中国经济大发展必然带来人们对文化的更高需求,相信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必推动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瑞士日内瓦大学校长瓦萨里说,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背景下,中国作为大国,其文化在世界所占的份额很小,反差明显。所以,未来中国文化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融是历史的必然。当代中国在融入国际化潮流的同时,要保持并捍卫自己的特色。印度学者谭中说,从泰戈尔到阿玛蒂亚森,都保持着与西方相疏相离的态度,他们因自身的独立性而受到西方知识界的尊重。中国不妨借鉴这种独立和反思。

  如何加强当代创新文化的对外传播?瓦萨里说:“如太极拳、警句或书法,这些领域是迷人的,但我并不认为这些东西能吸引大多数西方人,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今天的中国,电影、音乐、经济和政治发展,简言之是中国当代文化。”安德鲁·塞耶斯说:“京剧、杂技等传统艺术形式确实具有巨大的魅力,但是西方观众更希望看到反映中国当下社会发展状况和思潮的艺术作品。”

  奥地利维也纳城市演艺公司总经理费尔特提出,中国创作的文化产品应考虑国外市场需求,不仅要有艺术质量,而且要能够满足国外观众的兴趣。中国每年向国外推出不少文化作品,在内容形式上打破单一,在情感上打动国外受众,同时应该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结合,必要时还可通过国际合作模式,开辟国际推广渠道。美籍华人艺术家丁绍光提出,美国用三个“M”控制文化艺术——Market(市场)、Museum(博物馆)、Media(媒体),这三个“M”令许多美国认可的艺术价值在欧洲得以推广。他认为,如何评判当代文化,中国艺术界、理论界、评论界尚没有拿出中国人自己的观点,尤其是一些艺术领域还在按照美国或西方的观点评价本土的当代创作,“中国今天已经到了应该拿出自己的文化艺术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的时候了。”丁绍光说。

  链接

  俄罗斯书库负责人希罗任科:文学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比起语言教学,更加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建议两国互相出版儿童文学、童话和民间故事的书籍,让两国儿童更早地埋下友谊的种子。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陈祝全教授:21世纪需要新思维,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随着中国的发展和中国在思想领域研究的深入,可以为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影响扩大作出贡献,并与西方文化寻求某种平衡。

  英国大英图书馆中文部主任吴芳思:中文语言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特质,保证了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和中国人独特的思维表达。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尤其应该保持其文化中的“中国性”。

  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团长拉特:要重视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新技术、新传播手段的运用。中国文化现在正处于一个历史机遇期,中国应多利用网络技术,借助社交网络平台宣传中国,让更多美国人有轻松接触中国文化的机会。

  英国克罗默伯爵:中国文化应该更重视对人的关怀,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推动大众文化,丰富人民的社会文化生活。

  新加坡学者蔡志礼教授:中国文化能否在世界上占据重要位置,关键在于能否归纳和总结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经验和智慧,同时借鉴包括西方文化在内的其他文明,在传承和创新中形成适合新时期思维、具有国际视野并能惠及全人类的思想框架。



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

作者
刘老师

学无止境,虚怀若谷!


文章:202
本类热门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2358   
玄奘大师
刘老师  2014-11-09 01:04:34
   2238   
释迦摩尼
刘老师  2014-11-08 18:49:00
   1449   
庄子
刘老师  2014-11-15 16:32:00
   1430